当前,80、90后正在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随之而来的是所谓“焦虑感”和工作生活压力,未来需要直面健康、工作压力、家人生活支出和父母养老等方面的风险。
而受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对保险产品的认知有所增强,配置比例有所提升;消费观念升级,投资理念发生转变;KOL(关键意见领袖)和偶像正逐渐成为引导用户做出消费决策的关键要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80、90后正在成为保险市场的消费主力。
近日,复旦大学和平安人寿联合发布了《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80、90后的人物保险画像分析》(以下简称《80、90后报告》)。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对平安人寿10年内的保单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80、90后人群保单背后的10大发现——
发现1
未来10年,80后将超越70后成为购险主力军
《80、90后报告》显示,近10年来,在各年龄段群体的每年新增保单的比例中,80、90后的保险购买占比越来越高。2019年,80、90后新增保单已占48.9%。
从初次购险人群的性别和年龄段分布来看,80后已经较接近70后,而考虑到目前70后比80后的财富积累时间更久、财富更多这一事实,80后在未来10年内的购险表现很有可能超越70后。
发现2
随着年龄的增加,80、90后更注重全家保障
80、90后正是投保关系转变的关键年龄段。随着年龄增大,其投保关系从主要为本人转变为兼顾自身和家人,这也是80、90后城市新中产的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手段之一。
发现3
根据《80、90后报告》可知,东部沿海省份的80、90后购险表现最积极。80、90后保单占比最高的10个省份中,有7个为东部沿海省份。
西部省份的80、90后保险意识不够强。80、90后保单占比最低的10个省份中,有6个为中国西部省份。
发现4
80、90后有更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两全险和终身寿险里,80、90后的人均保单持有量最高。
除00后外,越年轻的群体持有的人均保单量越多。
发现5
人寿保险受80、90后青睐,家庭责任驱动投保
《80、90后报告》提到,购买人寿保险的人群以80后为主,80、90后的保险产品需求集中在终身寿险和两全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近5年投保年龄观测数据显示,平均80、90后投保年龄都在31岁左右。
因大部分80、90后都已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养家的责任,故而为自己投保寿险的比例较高。同时,为配偶和父母考虑投保寿险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发现6
投保重疾险,是女性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近5年投保重疾险的人群集中在70后和80后;2019年,80、90后购买重疾险的人群中60.4%为女性,女性成为投保重疾险主要群体。
发现7
投保意外伤害保险的群体渐趋年轻化
投保意外险的主体群体年龄逐渐由80后变为90后。2019年80、90后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人群中,51.5%为男性,48.5%为女性。
发现8
面对资金和养老问题,80、90后倾向年金险
《80、90后报告》显示,投保年金保险的人群近3年仍以80后为主。可见,投保年金保险的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80后较关心父母的晚年生活。他们为自己和父母投保年金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0.6%和45.7%。且从人均保单量来看,80后为父母投保的年金险人均保单比90后多。
发现9
重疾险客户日益年轻化,80、90后是投保主力
重疾险客户日益年轻化,很多80、90后意识到自己具有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并以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方式管理财务风险。
发现10
保险科技将激活80、90后健康保险市场
当前,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带来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此外,保险公司设定了苛刻的条件和高额的保费,价格越高,在相同收入约束下,保险需求越低。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健康保险市场顺利运行。
而保险科技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使健康保险市场高效运行,激活保险需求。
保险科技可以向保险公司提供关于消费者的更高维度的数据,帮助保险公司更加了解消费者,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保险公司将制定更为公平的保险价格,适当的价格将激活消费者的健康保险需求。
80、90后对于保险科技接受程度较高,更愿意接受可穿戴设备等新鲜事物。未来,随着保险科技积累更多的数据,若保险公司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保险价格, 80、90后的健康保险需求有望进一步被激活。
(来源:《城市新中产保险消费生态报告——80、90后的人物保险画像分析》)
Copyright (C) Bohai Property Insurance Co. Ltd. 2006-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