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 > 帮助中心 > 保险百科
保险百科

2017年保险业发展趋势报告:揭秘保险发展的七大趋势

    由21世纪报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一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金融新引擎:结构性改革原力”。期间,由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版的赵萍总监发布了《2017年保险业发展趋势报告》,报告介绍了保险发展的七大趋势。

    报告显示,预计2017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将超或者有望超过3.5万亿,合理增幅在16%-21%之间;主动降低负债资金成本,行业利差损风险总体可控;破题资产荒,保险资金配置五大命题;健康险爆发式增长,期待税延型养老保险明年试点;资本竞逐保险牌照,并购热持续升温;互联网保险启动行业发展“新引擎”;保险业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作为主办方代表,我想再次向各位的出席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预见未来,探索保险业改革发展新引擎——确定这个主题之处,我很纠结,预见?还是遇见?哪个词能更充分、准确地传递我们想要表达的呢?后来小伙伴告诉我说,其实不需要纠结,因为我们想说的是“未来”!未来的意义在于不曾被过去所经历,在于将会不断地被更新,

    距离迎接2107年,仅剩一个月的时间,每逢岁尾年头,大家会习惯性回首和展望。2016年,保险业它的风生水起,让我们看到了它几乎成为传统行业的一枝独秀,让用他独特的方式,让市场见证了她的洪荒之力,那么2017年即将到来,又将呈现怎样的中国保险业呢?

    本次会议召开前,我们走访了保监会、行业协会、学会、资管协会以及多家保险公司的领导和专业人士,希望听到他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洞见和预判,很荣幸的是,我们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大家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一并表示感谢。

    好,言归正传。

    趋势一:预计2017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将超或者有望超过3.5万亿,合理增幅在16%-21%之间。

    根据中国保监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5万亿,同比增长32%;而此前公布的一、二季度末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2万亿和1.9万亿,同比增幅分别为42%和37%,每个季度有5%的下降。受年中有关产品监管新规出台、及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原保险保费规模的同比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但即便有所下滑,预计全年保持25%以上的同比增幅应为大概率事件。

    同时,综合《中国保险年鉴2016》统计近年保费收入和增幅的对比图,不难看出,自2012年-2015年间,保费规模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态势,分别为8%、11%、17%和20%,保费收入规模也从1.5万亿、1.7万亿、2万亿增长到2.5万亿。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再结合2016年保险业发展现状,粗略计算,截止到2016年底,相信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将突破年入3万亿元的“整数关”,应该不成问题。华泰董事长也曾经提到过,每年的形势复杂,利率下行影响产品预定利率会下调,进而会影响保费规模的增长。

    有这么多的复杂情况,我们保守估计,2017年我国原保险保费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左右,甚至有机会突破它,合理的增幅区间在16%-21%之间。当然,未来还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利率环境、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及税收环境等相关影响因素。

    趋势二:主动降低负债资金成本,行业利差损风险总体可控

    三季度末,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家上市寿险公司季报披露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0%、41%、44.6%,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背后是保险业受复杂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滑的现实境遇。

    尽管近来保险业当期利润有所下降,但2016年1—6月,行业主要上市保险公司的未来利润贴现值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行业长期盈利能力可期。

    2013年起,保监会积极推动寿险行业费率市场化改革,至2015年分红险定价利率放开。市场曾普遍担忧利率下行导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覆盖负债端资金成本难度加大。但据东吴证券(行情14.36 -2.58%,买入)测算:上市保险公司存量保单负债成本平均约2%,新业务成本平均约1.6%(中小保险公司可能略微高一些)。目前长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7%~3.0%,保险公司即使不配置风险资产仍享有约1%的利差。

    值得注意的是,迫于利率市场化的压力、保费扩张的刚性需求等原因,并未主动下调负债成本。一些公司2016年出售高成本的产品,但这种通过维持较高利率、以保证保费规模高增长的模式,加大了行业未来利差损风险,难以长期持续。

    因此,我们预计大型保险公司将于2017年开始主动调降成本(事实上,这一趋势在2016年已经初露端倪),首选下调存量业务的非保证利益,如分红险的分红率和万能险的实际结算利率;以及下调新业务的定价利率和万能险最低结算利率等。

    在资本市场低迷,利率环境复杂,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势下,保险公司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利差收窄、利润下降的压力,但是如果通过稳健审慎的产品策略、有效的资产负债协同管理机制、同时认真贯彻“偿二代”体系建设要求,相信还是可以有效缓解利差损压力,而且很多大型公司已经开始行动,因此我们认为,行业利差损风险总体可控。

    趋势三:破题资产荒,保险资金配置五大命题

    然而,伴随保险资金不断快速集聚而来的,是保险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优质资产荒挑战严峻;资产端和负债端矛盾依然突出,高成本负债所带来的利差损风险即使总体可控,但其隐患仍是悬在部分保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此外,个别公司治理问题导致经营行为激进;再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需引起高度关注。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趋势将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难度加大。2017年大概率将处于低利率环境,银行存款、债券、债权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继续承压,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中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已降到较低水平。

    就2016年情况来看,上市险企普遍进一步减少了定期存款的配比,对债券市场的判断有所分化,但在理财产品和其他固收类产品上的配置比例则呈现小幅上扬的态势。

    第二,随着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性加大。相较而言,在综合对风险、收益、偿付能力指标等考量后,我们认为,一级、一级半乃至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空间尚为广阔,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品种。

    此外,以平安、太保两家公司为例,近一年内,其持续加大对优先股的配置力度。如2015年平安的优先股投资分红收益率达5.3%,若将25%的免税因素计算进去,相当于实现逾6.5%的收益水平。

    第三,在资产荒下,保险资产多元化配置动力将继续加强。另类投资、海外投资将仍然是2017年保险业关注与资产配置的重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另类投资的存量规模从8月到9月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说明在大量非标资产到期情况下,随着险资加快对另类资产的配置,今后寻找优质标的,边际难度将逐渐增加。

    第四,随着今年7月保监会放宽保险资金可投基础设施项目行业范围,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可行投资模式。地方性基础设施建设或旧城改造项目是保险资金较为理想的投资选择,通常这类项目拥有政府信用担保,具有投资期限长、收益高于债权投资、波动率较低等特点,项目整体资质较高。

    第五,我们认为,保险公司需丰富资管产品,这对提升保险资管机构的管理费收入、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积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建议保险公司应全力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

    趋势四:健康险爆发式增长,期待税延型养老保险明年试点

    三季度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长86.8%,按照这一趋势预测,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将有望达到或超过5000亿元。

    如果从份额上看,今年以来,健康险从1月份在原保费中占比8%,和规模保费占比不到6%,猛增至前三季度末的占比18%和占比12%。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18.4%。如果以新“国十条”所定位的保险密度发展目标来计算,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在2020年将会达到1.5万亿元。

    今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看到,2015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9.3%,未来将努力实现持续下降,但这一数字的下降,目前是建立在总费用绝对值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因此,居民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依然巨大。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同时,也是行业共识“保险姓保”最有力的体现之一。

    但今年3月正式上线的“个人税优健康险”,则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个中原因,不再赘述。

    此外,人口老龄化快速来袭,人口结构潜移默化的改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与健康险一样,商业养老保险也热切期待获得更多税收支持。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就明确提出要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015年两会上,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推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但时至今日,仍是“久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经过若干年的协调推动,我们希望个人税延养老险在2017年能够正式落地,开展试点,这将极大地刺激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快速发展。

    趋势五:资本竞逐保险牌照,并购热持续升温

    近年来,保险牌照持续走热,可谓“千金难求”,引各路资本争相竞逐,目前仍有约200家公司排队静候新牌照。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截至目前,保监会合计批筹17家保险公司,包括6家寿险(多为地方法人机构)、3家相互保险、2家再保险、2家资产管理、2家财险、1家科技保险、1家健康险。

    我们发现,2015年年内获批的寿险公司仅为中华联合一家,而2016年则已有6家寿险公司获批;财险公司方面,则仅有建信财险和黄河财险批筹。

    从获准批筹的公司来看,除多为地方法人的少数几家传统寿险公司外,相互保险、科技保险、再保险等新业态、专业化保险公司成为市场准入的主力军;而将业务范围聚焦于监管层所倡导的长期养老保险、健康险、小微企业业务、履约保证保险等领域,则是前述多家保险公司成功批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我们预测,2017年监管批筹的保险公司序列将与2016年的情况较为相似:传统寿险、财险公司按节奏批筹;符合监管倡导方向、保险业发展趋势的细分专业化保险公司获批成功率较高;商业模式不清晰、股东方资金实力不足,则将会是发起者难获批筹的两大硬伤。

    新牌照批筹不易,资本热度不减,加上保险公司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及周期性,我们认为,2017年,保险业内的“并购热”仍将持续升温。

    趋势六:互联网保险启动行业发展“新引擎”

    互联网保险发展正在迈入新纪元。毫无疑问,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正在快速渗透、改变、乃至颠覆保险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

    从创新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保险经历了以渠道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保险1.0阶段、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2.0阶段,现在正进入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的3.0阶段。当然,三个阶段也有一定交叉。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获准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 2011 年的28家上升到2015年的110家,保费规模也从32亿元高歌猛进至 2234亿元,五年间增近70倍。

    与此同时,互联网保费在总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从 2011年的0.12%上升到 2015 年的9.2%;保费增量占全行业保费总增量的比率,亦从2012年的12%猛增至34%,数据凸显互联网保险业务作为“新引擎”的助力作用。

    时间关系,我不讲太数据,等一下还有一场关于互联网保险的圆桌对话呈现给大家。

    趋势七:保险业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信这是行业共识,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只念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2015年,农业保险承保主要农作物14.5亿亩,占全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9%,其中三大口粮作物平均承保覆盖率超过70%,承保农作物品种达189类。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第二组数据,大病保险自实施以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人口达9.2亿人,病患报销比例普遍提高了10到15个百分点,345万大病患者直接受益,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相信未来,通过激发保险服务功能,我国保险业将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举措提供强有力支持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将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的重要转变。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受专业所限,报告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如果需要这份“趋势报告”文字版的朋友,欢迎查阅明日刊发的《21世纪经济报道》,包括此前几位行业大咖的精彩演讲,我们都将第一时间呈现,敬请期待。

    最后,感谢我的研究团队、感谢所有会务人员!

    感谢各位耐心地聆听!祝大家好心情!

    (来源:金融界)

     

版权所有: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津ICP备08000254号

津公网安备12019202000429号

Copyright (C) Bohai Property Insurance Co. Ltd. 2006-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