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消费者教育宣传
消费者教育宣传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渤海财险提示:擦亮双眼小心骗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消除侵害消费者权益隐患,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2022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渤海财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时间

    2022年3月14日-3月20日

    活动主题

    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

    活动内容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保障权益如何做

    理智看待区块链,切勿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

    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数字货币尚难以全面发挥真正货币的功能。上述以“区块链”、“虚拟货币”为噱头的“金融创新”,实际上只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其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广大消费者要擦亮双眼,识破这些“金融创新”背后的陷阱,切勿盲目轻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最终让自身财产受到损失。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投资常伴风险,想要高收益必然要承受高风险。广大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能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要注意学习金融和投资相关知识,客观评价自身风险承受度,选择正规投资渠道,实现自己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

    诈骗套路一网打尽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电信网络诈骗的惯用套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冒充亲朋好友、公检法工作人员、电信工作人员、房东等进行诈骗;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进行诈骗;谎称中奖实施诈骗;利用银行卡消费实施诈骗;谎称航班退改签进行诈骗。

    为维护自身财产安全,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渤海财险提示您: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者要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要将个人信息随便告诉陌生人,尤其是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在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对一切在电话、短信、微信中索要个人信息及要求资金转账的行为都不要轻信。

    树立正确金钱观,不贪小便宜不上当

    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尤其是对于中奖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被不法分子利诱。

    提高警惕多核实,仔细辨别电话号码和网站域名真伪

    对于陌生人提供的官方电话和网站链接要提高警惕,要注意多方核实,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公检法机关电话或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从而骗取消费者银行账户信息或钱财。

    遇到诈骗不慌张,理性应对化解风险

    如果被诈骗分子盯上,一定要保持冷静,及时与家人和朋友商量,避免掉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如果发现已经上当受骗,要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询问如何冻结账户,并及时保留相关证据,马上报警。

版权所有: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津ICP备08000254号

津公网安备12019202000429号

Copyright (C) Bohai Property Insurance Co. Ltd. 2006-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